记录在移动硬盘上安装Arch Linux的过程。一部分用作Arch Linux,另一部分则用于日常存储。
安装背景
在2017年暑期接触到Linux,接触得并不太多,也只是装了个虚拟机VM ware,在虚拟机上使用过Ubuntu和CentOS,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怎么玩。最近入手了一块移动硬盘,Win 10用得总是崩溃,又想捣鼓一下Linux玩玩,电脑的配置并不高,也不想再重新分区,所以并没有装双系统,于是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在移动硬盘上面装一个Linux,周围的伙伴推荐过Arch Linux,再加上Arch Linux的Wiki非常详细,大多数的东西都能在官方Wiki上面找到,于是决定进行尝试。
安装准备
采用MBR+BIOS引导启动,通过Virtual Box引导Arch 的 ISO,将移动硬盘连接到虚拟机进行安装。在使用前我删除了移动硬盘上的所有分区,移动硬盘处于未分配状态,分区操作将在后文提及。(也可以选择使用分区助手将GPT格式分区修改为MBR分区方式,以及格式化和分区。)
新建虚拟机
在Virtual Box上新建一个虚拟机,不设置虚拟磁盘。需要注意的是在虚拟机的设置中需要启用USB设置项,选择“启用USB控制器”,选择USB 3.0(xHCI)控制器。此选项需要安装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,下载完扩展包后,在VirtualBox的全局设定中的扩展选项卡将此扩展包加入,才可以正常使用USB3.0控制器。
加载Arch Linux ISO文件时,记得在顶部的菜单栏选择USB设备!
分区,格式化,挂载
分区
运行分区工具:
如果移动硬盘中并不存在分区,则将会出现一个选择菜单”Select label type”,这里我们选择dos
,这将会使用MBR方式对硬盘进行分区。之后将显示整个移动硬盘的分区状态,当前显示为Free Space
,对此进行分区,根据提示输入分区大小,创建分区后,需要选择Write
将分区写入,忽略Write
操作分区将并不会被修改,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区。我创建了两个分区用于root
,和home
,这两个分区的类型为83 Linux
,一个分区用于swap
,分区类型为82 Linux swap / Solaris
,剩下的作为日常存储使用,当然这里我也根据需要进行了一定的分区,分区类型均为7 HPFS/NTFS/exFAT
。
分区完成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分区情况:
或者使用命令:
格式化
设置卷标
挂载分区,启用swap
1 2 3 4 5
| mount /dev/sda1 /mnt mkdir /mnt/home mount /dev/sda2 /mnt/home mkswap /dev/sda3 swapon /dev/sda3
|
安装
检查网络连接
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(此时机器应该时自动连接到网络的),可以使用ping
验证连接是否正常:
选择镜像源
修改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文件,
1
| vim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|
关于vim的操作,此处不做介绍。
此文件定义了软件包会从哪个镜像源下载,在列表中越前的镜像在下载软件包时有越高的优先权。可以加入以下两个镜像:
1 2 3 4
| # 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ustc.edu.cn/archlinux/$repo/os/$arch # 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aliyun.com/archlinux/$repo/os/$arch
|
安装基本系统
使用pacstrap
脚本,安装base
组,和base-devel
软件包组,也可以之后再安装:
1
| pasctrap -i /mnt base base-devel
|
配置系统
Fstab
生成fstab
文件,该文件用于定义磁盘分区,其他块设备和远程文件系统如何装入文件系统,-U
选项设置使用UUID:
1
| 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
|
根据 Arch Wiki 的建议, 最好检查一下fstab
文件是否正确:
Chroot
Change root 到新系统
时区
设置时区:
1 2
| 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 hwclock --systohc
|
本地化
(这里vim可能尚未安装,使用pacman -S vim
进行安装)
在/etc/locale.gen
文件中修改需要的本地化类型,移除掉对应行前的注释号即可:
执行locale-gen
生成locale讯息,使/etc/locale.ben
生成指定的本地化文件:
创建locale.conf
并编辑LANG
变量:
设置主机名
1
| echo myhostname > /etc/hostname
|
设置root密码
添加普通用户
1 2
| useradd -m newuser passwd newuser
|
修改权限:
1 2
| root ALL=(ALL)ALL newuser ALL=(ALL)ALL
|
安装Grub
1 2 3
| pacman -S grub grub-install --recheck /dev/sda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|
退出Chroot环境并卸载分区,关闭虚拟机
1 2 3 4
| exit umount /mnt/home umount /mnt power off
|
系统安装完成~
重启,通过BIOS启动菜单直接进入移动硬盘即可进入Arch Linux~
参考资料